庐江合江纺织机械有限公司
185-0551-2015
LuJiang HeJiang Textile Machinery CO.,LTD
1、编制程序→控制器→执行元件 编制程序——将编织有关的动作,如机头的往复横移与变速变动程、选针、三角变换、 密度调节、导纱器变换、针床横移、牵拉速度调整等预先编制。 控制器——控制各执行元件,向执行元件发出信号。 执行元件——伺服电机、步进电机、电子选针器、电磁铁等。 2、花型变换快 3、成圈系统多(8系统)。 4、针床宽,可同时编织几幅衣片(最宽2500mm)。 (一)成圈与选针机件 1、舌针:为移圈针 2、挺针片:与织针镶嵌在一起,挺针片受压,片踵埋入针槽,不受三角作用,织针不动。 3、中间片:位于挺针片之上,具有A、B、C三个位置 A: 挺针片片踵被压入针槽不受三角作用——织针不编织; B:挺针片片踵从针槽中露出,可以受三角作用——织针参加编织(织针集圈或接圈) C: 挺针片片踵从针槽中露出,可以受三角作用——织针参加编织(织针成圈或移圈) 4.选针片——受电磁选针器9作用。
5.沉降片: 配置:配置在两枚织针中间,位于针床的齿口部分的沉降片槽中。 排列: 两个针床上的沉降片相对排列,由三角控制沉降片片踵使沉降片前后摆动。 当织针上升退圈时,前后针床中的沉降片闭合。 当织针下降弯纱成圈时,前后沉降片打开。
(二)三角系统 机头内可安装1至多个编织系统,最多8个系统。 机头可以分成两个(如一个4系统机头可分为两个2系统机头) 当两个机头分开时,可同时编织两片独立的衣片。 1、三角系统结构 (1)挺针片起针三角(使织针上升做成集圈、成圈) (2)接圈三角2和起针三角1同属一个整体,将织针推到接圈高度。 (3)压针三角3除压针作用外,还有移圈功能。 (4)挺针片导向三角4起导向和收针作用。 (5)上、下护针三角5、6起护针作用。移圈时,上护针三角5还起压针作用。 (6)集圈压条7和接圈压条8是作为一体的活动件,可上、下移动。 (7)选针器9由永久磁铁M和选针点C1、C2组成。 选针点可通过电信号的有无使其有磁或消磁。 先由M吸住选针片的片头 如果选针点未被消磁(不中断),相应的织针就未被选上,不参加工作。 如果选针片头被消磁释放(中断),相应的织针就被选上,参加工作。 C1点中断 中间片到C位 成圈或移圈 C2点中断 中间片到B位 集圈或接圈 (8)中间片走针三角10、11,可使中间片下片踵形成三个针道。 当中间片的下片踵沿三角10的上平面运行时,织针可处于成圈或移圈位置; 当中间片的下片踵在三角10和11之间通过时,织针处于集圈或接圈位置; 当中间片的下片踵在三角11的下面通过,则织针始终处于不工作位置。 (9)12为中间片复位三角。 (10)13为选针片下片踵复位三角,供选针器作用、选针。 (11)选针三角14、二个起针斜面作用选针片的下片踵: F1 ——第一选针点选上选针片; F2 ——第二选针点选上选针片。 (12)选针片挺针三角15、16作用于选针片的上片踵: 15——作用于第一选针点的选针片; 16 ——作用于第二选针点的选针片。 (13)选针片压针三角17作用于选针片的上片踵。
2、编织与选针原理 (1)成圈、集圈和不编织原理 ? 成圈编织时:选针片在第一选针区被选上,选针片的下片踵沿选针三角的F1面上升,上片踵沿三角15上升→推动中间片下片踵上升到三角10的上方并沿其上表面通过,中间片的上片踵在压条8的上方通过,相应的挺针片片踵一直沿三角1的上表面运行→退圈→成圈。
? 集圈编织时:选针片在第二选针区被选上,选针片下片踵沿选针三角的F2面上升→上片踵沿三角16上升→推动中间片的下片踵上升到三角10和11之间通过,中间片的上片踵被压条7压进针槽→挺针片片踵压进针槽上升到集圈高度→织针集圈编织。
? 不编织时:在两个选针区都没有被选上,选针片不会沿三角14上升,中间片始终在原始位置,被压条8压住,挺针片片踵不翘出针槽,不会沿三角1上升→上方的织针不编织。 ? 三功位编织:在编织过程中,有些选针片在第一选针区被选上,有些选针片在第二选针区被选上,有些选针片在两个选针区都不被选上,则会形成三条走针轨迹,分别为成圈、集圈和不编织。
(2)移圈和接圈原理 ?移圈时的选针与成圈时相似,选针片和中间片都走与成圈时相同的轨迹。 ?不同的是:此时的挺针片压针三角3向下移动到最下的位置,挡住了挺针片片踵进入三角1,使其只能沿压针三角3的上面通过,从而使其上方的织针上升到移圈高度。
?接圈时,选针片在第二选针区被选上,与集圈选针相同。此时集圈压条7和接圈压条8下降一级,被推上的中间片上片踵在一开始就受左边的接圈压条8的作用,被压入针槽,并将挺针片片踵也压入针槽,使其不能沿下降的压针三角3上升,只能在三角3的内表面通过,当在中间离开压条8时,中间片和挺针片释放,挺针片片踵沿接圈三角2上升。
? 随后,另一块接圈压条重新作用于中间片的上片踵,挺针片的片踵再次沉入针槽,以免与起针三角相撞,并且不受压针三角3的影响。走过第二块接圈压条后,挺针片片踵再次露出针槽,从三角5、6之间通过,被压到起始位置,完成接圈动作。
双向移圈原理: ? 定义:在同一成圈系统也可以有选择的使前后针床织针上的线圈相互转移,即形成双向移圈。此时,有些选针片在第一选针区被选上,其上的织针进行移圈,有些选针片在第二选针区被选上,其上的织针接圈。 ? 在两个选针区都没有被选上的选针片,其上面的织针既不移圈也不接圈。
分针技术原理: ?目的:在移圈时,为了避免移走线圈后的空针在重新编织时织物上形成不想要的孔眼,影响织物外观。
原理:将被移线圈分成两部分,一部分被移到对面针床的接圈针上,另一部分线圈仍留在移圈针上作为旧线圈,同时喂入新纱线,形成新线圈。 (3)织物密度调节 ? 调节方法——通过步进电机来调节弯纱深度,从而改变织物密度。其方法有三种:静态调节、动态调节和两段密度调节。 ? 静态调节——在每一横列只有一种弯纱深度,机头运行到机器的两端时进行变换; ? 动态调节——使弯纱深度在一个横列中根据程序变化,即在机头运行的过程中变换; ? 两段密度调节——采用不同厚度的三角结构,通过机械的方式来实现相邻线圈大小的显著变化。
(三)多针床编织技术 作用: (1)便于双面织物的收针操作 (2)提高移圈时的生产效率
二、针床的横移 1、针床横移原理:由程序控制,通过步进电机来实现的。 2、针床横移类型、作用: (1)整针距横移——通过整针距横移可以改变前后针床针与针之间的对应关系。 (2)半针距横移——改变两个针床针槽之间的对应关系,可以由针槽相对变为针槽相错。 (3)移圈横移——使前后针床的针槽位置相错约四分之一针距 3、最大横移距离——50.8㎜~101.6㎜(2英寸-4英寸) 三、给纱与换梭 (一)导纱器配置: 针床上方配备4根导轨,每根导轨有两条走梭轨道,共有8条走梭轨道。
选梭 工作原理: ?1、当电磁铁1吸起销子2时——销子2抬起,摆杆3的B端下降,带梭触头4下降进入工作,带动相应的导纱器编织; ?2、当电磁铁1释放销子2时——销子2下降,摆杆3A端被压下,B端抬起,带梭触头4向上抬起,导纱器就退出工作。 嵌花导纱器: 1、工作原理——导纱器可以由程序控制向左或向右摆动。把纱线垫在指定的织针上。 四、无机头横机: (一)无机头横机工作原理: 1、舌针工作原理——每枚舌针下装有一个线性电动机1,用以驱动织针的上升和下降,由电脑程序控制其运行轨迹。
2、导纱器工作原理——由步进电机驱动以使其与针的运动同步。
|